1.據果殼網報道,韓國研究人員曾對城市區域內、車輛通勤時間較長的人群(包括坐小轎車和坐巴士)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乘坐車輛增加了多種有害物質的暴露水平,苯是其中之一。但 導致這一情況的首要因素是車輛使用的油料,而非儀表盤等車內組件。并且這項研究也沒有發現通勤導致的苯暴露和癌癥發病之間有什么聯系。 2.德國科學家也進行了一項相關研究,他們將相同品牌的一輛新車和一輛使用了3年的舊車,置于14000瓦燈光之下,使其溫度上升到65.6℃,并分別收集了兩輛車內的氣體。然后將人類和倉 鼠的實驗室培養細胞暴露在這些氣體的提取物中。結果來自新車的氣體并沒有表現出毒性,只是引起了一些微小的免疫反應,舊車則無此現象。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汽車內部空氣沒有 發現明顯的健康危害。 3.對此,張輪也表示,車內的一些裝飾材料,塑料或者化纖零部件倒是存在含苯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高品質的汽車都是經過嚴格檢測認證才進入市場的,只要是可靠的品牌,用戶大可不 必擔心。但平時在汽車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開窗換氣,畢竟車廂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狹小空間,尤其夏天,停在太陽下、門窗緊閉的車輛會產生一種溫室效應,使得車內溫度比車外高出很多。
4.開一會兒車窗可以通過氣體交換來加快溫度下降,這比單靠空調降溫要有效。